林子轩的文章叫做《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我见》。
他开篇就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矛盾,也不对立,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中国文化偏向于精神,可以称为精神文明。
西方文化偏向于科技和物质,可以称为物质文明。
当两种文明碰撞的时候,没必要一味的推崇一种文明,从而把两种文明人为的割裂开来,而是应该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受新文明的同时,继承旧有的文明。
精神文明偏向于道德,物质文明崇尚科学。
两者的融合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科技的同时谨守道德的底线,有了道德的约束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这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他批评了新文化的过激论调,指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弊端。
那就是失去本民族文明的根基,一味的推崇西方科技,最终就是被西方文明所同化。
他还批评了保守势力思想的狭隘,对于西方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要敢于接受新的文明,不能固步自封。
林子轩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化的第三条路的观点。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他提出了要有选择的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比如封建礼教中对于女子的迫害应该批判,而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要继承。
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难道也要批判?
儒家文化中也有真儒和腐儒,不能一概而论,孔子的儒学和程朱理学差异很大,所以我们要研究传统文化,从而加以区分。
西方文化同样驳杂。只是一个统称,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不尽相同,欧洲各国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各国的文化之间也在争论不休。
不要看到是从西方传来的就是好东西,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只有适合中国的才合用。否则脚上穿着小码的鞋子,不仅走不快,还要活受罪。
林子轩的文章可以说把目前中国思想界的学者差不多都批判了,自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有人说林子轩是在唱老调,在清朝末年洋务派就提出过“中体西用”的论调。
这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西方科学为实用。
这是在歪曲林子轩的观点。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可没有批判儒家学说的意思,反而是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也就是封建体制,是为清政府继续统治服务的。
林子轩赞同批判传统文化,和洋务派的观点截然不同。
保守势力认为林子轩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提倡西方文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
他们极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许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以陈独绣为首的激进派则认为林子轩是对保守势力的妥协,新文化以打倒旧文化为目标。不需要妥协,他们反而觉得还不够激进。
于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轩是激进派,在激进派眼中林子轩是保守派。
不过,也有少数人觉得林子轩的这种观点很新颖,把中国和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进行融合,这是一项很有开创性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这种争论甚至超过了泰戈尔的新闻。
对于林子轩所谓的“第三条路”。各方把林子轩定义为了“妥协派”,就是既不赞同保守派,也不赞同激进派。
对此林子轩颇为无语,他并不是妥协,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但保守派和激进派在论战中只看立场。不去管林子轩的观点有没有可行性,就算他们觉得林子轩的说法有点意思,也不会理会。
这就是这个时代思想界的混乱状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的。
同时,对他歪曲的攻击也不少。
甚至有人认为林子轩的那首《沁园春》是用来吹捧泰戈尔的,把泰戈尔当作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为此不惜贬低历朝中国的皇帝。
这种不了解事实而随意歪曲的情况也是民国文坛的一种风气。
他们还拿林子轩写通俗小说的事情说事,认为林子轩就是藏身在新文化中的蛀虫。
同样有人用林子轩写外国小说的事情证明林子轩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总之,因为一篇文章,林子轩成了众矢之的。
这里面还有几个原因,以往林子轩虽然名气大,却很少参与论战,就算是论战,也是点到即止,不会有什么倾向性。
这一次,林子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是一种两面不讨好的观点。
很多人终于找到了机会,攻击名人可是成名的捷径,这一点创造社已经证明过了。
以后他们也可以吹嘘,林子轩算什么,还不是被我骂的无话可说。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是北平,而林子轩来自上海,地域差异非常重要。
不少北平文坛的文人认为一个上海人跑到北平还敢如此嚣张,不骂你骂谁。
林子轩虽然又写了几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在一片骂声中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到底要讲什么,大家陷入了一种批判名人的狂欢之中。
他们前一年因为胡拾去了趟故宫,逮到机会痛骂了胡拾。
如今找到了机会痛骂林子轩,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愈发的珍惜,也骂的更为起劲。
林子轩最后也不理会了,还劝阻了新月社的人继续参与论战。
等哥们回到上海,咱们再算账!
没有自己的媒体和使唤的小弟,终究是不如意。
他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准备回到上海后,专门办一份报纸,天天刊登文章骂这些家伙,然后把报纸寄给这些骂人的家伙,不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恶心这些人,出口恶气。
当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他既然提出了这种主张,就要贯彻下去。
作为文坛的土豪,他不差这点钱。
在这种纷纷扰扰中,时间来到了泰戈尔的生日。
5月8日晚,协和学校大礼堂,名流云集,谈笑皆鸿儒,北平文艺界的中外人士都有出席,可说是一桩文坛盛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