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底》 节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第一识章物质决定意识? 梅雨天的教室外,江南六月独有的潮湿闷热像是给这个中国最小的地级市蒙上了一层保鲜膜,再用炭火不断的加热烘烤。雨水像人们的汗珠一样从“保鲜膜”上源源不断的淋下来,简直是个巨型桑拿房。 大课间,高中时代的吴奥站的很直,目光坚定的像个骄傲的兵哥哥,面前是一个窈窕的背影。走廊里三个女生对此投来讥笑,其中两个是吴奥的暗恋者。 泼辣严厉的班主任秀眉紧蹙,无奈的摇摇头眯着眼:“你这是第几次犯浑了?” 吴奥不语,面无表情但坚定无比。 “你可真行啊,全国的学生、老师都认同的观点你不接受?” “他们为什么能接受?”吴奥此时心里想起百年前一位“战士”的话但没有说出口——“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的老天爷,你怎么这么犟啊,你高考结束能去问问阅卷老师为什么不给你分吗?” “我们难道是为了分学习吗?”吴奥面不改色。 班主任气的抱臂疾呼,有些愠怒地讥讽道:“行行行,你牛,吴少爷你牛!我告诉你,下次你再在任何一次考试里,因为‘物质决定意识’的问题大面积丢分,就让你爸来我办公室喝茶!”说完拿着教本转身快步消失在走廊尽头。 “夏虫不可语冰。”吴奥把身姿松下来,转头看向檐下天空上残存的半抹乌云,不带任何情绪地轻声嘀咕了一句。 吴奥走回教室里,从书桌里抽出《哲学》课本,翻开对折的那一页,一段黑体字再次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般刺入眼帘: 一.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人云亦云,这分不要也罢!” 吴奥快速撕下了这一页,揉成废纸,起身丢进了垃圾箱。身边的同学并没有注意到他反常的举动,或嬉笑打闹着或安静的读着课外读物,无不享受着学生时代独有的大课间。 他从小骨子里是个叛逆但并不张扬的孩子,母亲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去世了。那一年,十岁的吴奥趴在病床上,哭的声嘶力竭,医院的安保人员拉都拉不动,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一个瘦弱的小学生,怎么能在四个壮汉的生拉硬扯之下纹丝不动,仿佛身上粘了强力胶一样。最后人们竟都默契的放弃了劝阻,任由他伏在床架上痛哭流涕,并一致投以同情和默哀的目光。 小小的吴奥也怎么都想不明白,一向热爱运动、崇尚科学、乐观开朗的妈妈,每天陪着自己学习、探索世界奥秘、耐心解答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的妈妈,无时不刻不关心自己的妈妈,就因为一次普通的感冒发烧,说没了就没了?他不知道从哪迸发出的能量,硬生生守着病床,不吃不喝也不让人碰,直到第三天因为脱水晕了过去。 “妈妈,你没有死的,你还在这,你在看着我,只要我不让他们带走你,你就会回来,对不对?”半昏迷状态的小吴奥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想,不由自主地在icu1里的病床上露出了纯真且坚定的笑容。 从始至终,吴奥的父亲都在一旁沉默着,眼神里没有悲哀、没有关切、也没有与院方争执。他只是任由这一切发生着,好像眼前的悲剧与自己毫不相干,就像是个极有素质的路人甲,不评论,不难过,也不幸灾乐祸。 于旁人如此,于吴奥母亲如此,于吴奥亦如此。 注: 1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 【作者题外话】:这是一部科幻、悬疑、反战题材的剧本式小说,正文约6万字;在它身上能看到硬科幻、超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 同时作者也进行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新,诸如在第一部分(1-6小节)中细写的[科学往事]番外部分以及小节尾部的注解,可以当做自然科学经典及前沿领域的科普,其中一部分科学知识来源摘录自书籍和百科;而且每一小节也可以拆开成为独立小小说或剧本的独立篇章来看,这在后面的一些小节中也可以体现。 其后两部分(7-12小节和13-18小节)看似分别是对于跨度很大的不同时代篇幅的展开描写且各不相干,实则是为余下的一半内容做铺垫和伏笔;即每一部分可以单独成章且逻辑完整,连在一起便构建了整个小说的世界观。 前三部分之后,小说开始呈现一种随机的插叙模式,即平行叙述法;读起来呈现画面感极强的风格,这也是作者最突出的风格。 节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第二璃章“上帝不擦玻璃” 大约一年前,刚上高中的吴奥在参加学校里的运动会时目睹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是个晴朗的夏日,天晴的简直有些不真实。从气象学的角度上来看,应该有30千米左右的能见度,在理想状态下,这样的空气能见度,视力好的人在夜晚可以在看清月球上的陨石坑和环形山。 这天午时,大气温度足有38摄氏度,地表气温接近60摄氏度,体感50左右。吴奥觉得不理解,为什么校方要在这种炙热的天气状况下进行露天运动会?大概是觉得要加强意志力方面以及生理耐高温方面的训练吧,毕竟日后难免也是要为洗浴单位输送优秀校友的。 没过多久,有同学陆续中暑晕倒,主席台上有遮阳伞保护的几个女领导也顶不住了,纷纷撤入室内,只留下一群“运动员”和裁判员焦急的等待着各项赛程的推进。坐在等待区的吴奥一边骂着学校“草菅人命”,一边不停地用掀起的衣角揩汗,露出精瘦但有肌肉纹理的腹部,引得一旁的女生捂嘴议论。 突然,东南角的天空中暗了一小片不规则的环形区域,这种暗淡不是寻常状况的天变阴了,而像是给数码相片猛地调低了几十度色温。 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并未得到什么大的改观,同二十年前一样,大多数高中生仍将运动会视为难得的课余解脱,这时候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带的游戏机、棋牌游戏或者场上的比赛中,班主任们也都各自维持着班级的秩序,生怕自己的辖区被“巡查员”扣分,并没有人注意这一隅天空的异常情况,只有吴奥死盯着不放。 最开始的几秒,他以为自己是热中暑出现幻觉了,但很快他回过神来,发现了接下来的惊人一幕——那天上的一角暗淡竟然开始不规则移动,就像有人在擦拭玻璃球面一样快速地做着横纵运动,十分平滑。但天空中被“擦拭”过的部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改观,擦拭速度快起来时像一个钟摆在做随机连影运动,形成不规则的粗曲线。 吴奥吓得不轻,猛地站起来说了句洋文,这一下子把他从小贫血的毛病激活了,头晕目眩眼一黑,径直栽倒在了操场的人工草坪上,顺势砸翻了旁边同学的空座和水杯。班主任走过来刚准备进行批评教育,看着已经不省人事的吴奥,最后将其按中暑处理了。 担架上的吴奥被两个人高马大的高年级男生抬向医务室,慌神间想起了刚才的异样,赶紧瞪大了眼睛四处搜寻。遗传自飞行员父亲的极好视力让他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轻易的看清很多常人难以注意的事物。然而这一次,他的眼睛并没有给他想要的回馈。 消失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没有任何异常。除了那颗古老且稳定的恒星释放着光和热,什么都没有,连活物都见不着一个。 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五六秒钟,事后吴奥问遍了所有他认识的人,那一刻除了他没有人看到。 自那以后,吴奥开始频繁的进出学校里各个年级物理老师的办公室,渴望从真诚的请教和交流中获取有关那种现象的自然成因。因为父亲的关系,吴奥上的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他觉得或许能“集百家之长”,搞出什么不得了的新发现。 老师们一开始秉承着有教无类的传统美德,对吴奥笑脸相迎,还有的老师甚至不厌其烦的请他吃零食喝饮料,热情的邀他共同探讨宇宙奥秘。但很快,吴奥发现他们并没有正视他的问题,反而似乎在背地里拿他这个新生当做茶余课后的笑果和谈资。 最终,在吴奥快要忍受不了这些嘲讽的时候,上了年纪的物理组组长刘开阳老师在一次教研会结束后走出会议室大门,看着等候在门外的吴奥那张写满渴望的脸,拍了拍他的肩膀,慈祥又意味深长的笑了:“小吴同学,你的事我听说了。可‘上帝不掷骰子’*,一般也不擦玻璃。” 吴奥开始变得固执但坚定,反叛主义在他心中滋生,眼里时常透露着一种困惑的光,认识他的人见到他开始绕道走,觉得他疯了。 【作者题外话】:*详解见后续番外部分《科学往事·一》